教务处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教育部长陈宝生与网友在线“开聊”

发布时间:2019-06-25浏览次数:257


11月6日上午,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第二场举行,邀请了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相关领域改革发展成就座谈宣讲。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出席座谈宣讲,并与网友在线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哪些成绩?下一步高考会进行哪些改革?我国义务教育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如何让乡村教师更有成就感?跟着教育小微到现场去,一起听听陈宝生部长怎么说↓↓↓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教育取得了哪些成就

■陈宝生部长这么说↓↓↓

陈宝生:教育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助力者

很高兴参加“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与大家一起回顾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借此机会,我代表教育部,向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理解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此掀开了中华民族史以及中国教育史的全新一页。回顾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教育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声。可以说,教育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的助力者。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这里,我主要从发展程度、改革效果、社会贡献和国际影响四个方面与大家一同分享。

一是在发展程度上,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总体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从体系看,大中小幼纵向贯通,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立体交叉,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同步扩大。从规模看,51万多所学校遍布城乡,2.7亿学生在校学习,1600万名专任教师,教育体量世界最大。从普及看,2017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6%,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3.5%,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8.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均超过中上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教育普及水平的大幅提高,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提升了国民整体素质。

二是在改革效果上,教育公平和质量明显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持续增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不失学”,为人生出彩插上教育的“翅膀”。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加大对农村教育倾斜支持力度,全面改造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计划,推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打出同步更新软件、改善硬件的“组合拳”。加快缩小区域差距,实施对口支援计划、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等,以“输血”治标,以“造血”治本。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国81%的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加快缩小群体差距,学生资助实现所有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80%以上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农村留守儿童服务体系基本建立,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0%以上。

三是在社会贡献上,极大满足了国家战略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教育动力。从人才培养看,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累计培养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2017年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5年,接受过高等教育比例超过45%,13亿多中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升。从科技创新看,目前高校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中60%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建设了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在凝聚态物理、超级计算机、结构生物学、转化医学、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和研究成果均占全国总数80%以上。

四是在国际影响上,形成全方位对外交流开放格局,中国教育成为世界教育版图的重要一极。教育对外开放全方位推进,教育成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张亮丽名片。来华留学规模从1978年的1200余人增加到2017年的48万余人,我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出国留学人数从1978年的860人增加到2017年的60万余人。40年来,共有313.5万名留学人员回国,其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占73.9%,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归国潮。中外合作办学从无到有,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达2385个。扎实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倡导沿线各国平等参与,推进民心相通、教育交流。通过中外合作方式在15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533所孔子学院和1140个孔子课堂,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外人文交流蓬勃发展,已与相关国家建立8个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当前,人文交流与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一起,构成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三大支柱。

回顾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光辉历程,我国教育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集中到一点,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创造教育奇迹、实现教育赶超的道路,是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然选择。

陈宝生:下一步,将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努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

今年9月,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对新时代教育工作做出了战略部署。教育战线正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热潮。

下一步,将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大力推进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努力写好教育奋进之笔,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网友关心的问题

◆陈宝生部长是如何回答的?

高考制度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社会的稳定器

网友:我是一名高二学生的家长,看到每年高考都有一些新变化。想问一下,现在高考都进行了哪些改革,下一步会怎么改?

陈宝生:

考试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1977年,党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声。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考试招生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1977年高考,全国共录取27万人,2017年高考录取761万人。40年来,我国累计已有2.28亿人报名参加普通高考。目前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毛入学率达到45.7%,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考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选拔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了自恢复统一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一次改革。4年多来,各项改革扎实推进。2017年,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平稳落地,为后续启动改革省份提供了有益借鉴。实施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2014年以来共安排90余万人,相当于为中西部地区新建了近百所万人大学。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招生名额从2012年的1万人增至2017年的10万人,农村孩子上重点大学机会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通过分类考试录取的学生超过50%。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地方性加分项目减幅63%。进一步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2018年有17.6万人在流入地报名参加高考。

40年前,恢复高考深刻改变了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40年后的今天,高考制度仍然是教育的指挥棒、社会的稳定器。下一步,将按照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考试内容、形式和录取等关键环节改革,你放心,只会越改越好,进一步加快建立完善中国特色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落到实处。

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不是一个小朋友,已成长为一个大小伙子了,身强体壮

网友:这几十年来,国家实行义务教育,给了像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走出大山的机会。想问一下,我国义务教育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陈宝生:

义务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将义务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给予优先保障。在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的推动下,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义务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和人群差距不断缩小,为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义务教育是怎么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可以这样讲,现在我们的义务教育已经不是一个小朋友,已成长为一个大小伙子了,身强体壮。

一是以国家立法形式推动义务教育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实行九年义务教育;2006年,修订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在国家法律的保驾护航下,2000年,我国如期实现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目标;2011年,全面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战略任务。经过25年艰苦卓绝的不懈努力,中国实现了从一个文盲大国、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跨越,为迈向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国家相继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推进学校建设、教师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统一”,着力缩小义务教育的城乡、区域、校际、人群差距。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史上中央财政投资最大的单项工程,全面改善2600多个县近22万所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开展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截至2017年底,全国已有2379个县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占总数的8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是一项德政工程,覆盖3700多万农村学生。

三是着力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重点大城市基本实现了免试就近入学、规范有序入学、阳光监督入学,有效缓解了“择校热”。2017年,24个热点大城市小学、初中就近入学率分别达到98.7%、97.0%。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坚决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让校外教育培训回归育人正常轨道。

下一步,将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部署,把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作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按照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关要求,采取更加强有力的举措,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让中国乡村教师的脊梁挺得更直,更有力量

网友:我的父亲就是一名乡村教师,小时候是他一边教我们语文,一边教数学,村子里的老师很少。想问一下,国家是怎么看待乡村教师的?有什么举措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陈宝生:

在我们国家,像你父亲这样的一大批乡村教师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劳,扛起了中国基础教育的重担。可以说,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乡村教师扎根基层、默默奉献,为改变一代又一代农村孩子的命运作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要位置,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深改组会议,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提供了坚强制度保障。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

一是加强培养补充,让乡村教师“下得去”。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20062017年共招收67万人,覆盖中西部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教育部6所直属师范大学和地方师范学校通过免费培养的方式,每年为全国乡村学校输送4.1万名高校毕业生。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严禁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启动银龄讲学计划,面向社会公开招募优秀退休校长、教研员、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讲学。

二是提高教师待遇,让乡村教师“留得住”。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三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奖补资金112亿元,惠及22个省725个连片特困县约130万名乡村教师。向从教30年的360万名乡村教师颁发荣誉证书,鼓励乡村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改革职称(职务)评聘办法,对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不作外语、论文等方面的刚性要求。

三是促进专业发展,让乡村教师“教得好”。通过“国培计划”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2015年至今,中央财政共投入64亿元,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园教师540多万人次,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启动实施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每年遴选300名乡村优秀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激励他们扎根基层,奉献乡村教育。

下一步,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要求,采取更加有效措施,进一步聚焦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大乡村教师补充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水平,增强乡村教师素质水平,让中国乡村教师的脊梁挺得更直,更有力量,努力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