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学校院长办公会研究同意,决定成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等3个整合课程中心。任启伟(兼)任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心主任;刘博(兼)任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中心主任;丁林(兼)任药学整合课程中心主任。
一、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心
2013年,基础医学院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将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等3门课程整合为《人体结构学》;将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机能学实验及实验诊断学等6门课程整合为《人体系统与功能》,整合后减少58学时;把病原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药理学(抗生素部分)及传染病学等四门课程整合为《感染性疾病与免疫》,整合后总学时减少12学时。
为有效组织教学,切实保证教学质量,基础医学院相继出台了《基础医学整合课程集体备课制度》,成立整合课程学科组,实施首席教授负责制,定期召开整合课程学科组会议,开展基础与临床教师的集体大备课活动,实施模块化教学,贯彻“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编写《人体系统与功能》(共9册)、《感染性疾病与免疫》(上下册)等配套教材,编写PBL案例20余例。
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心将进一步总结教学改革试点经验,加强整合课程和整合教材研究,编写第二版系列整合教材,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不断深化基础医学教育教学改革。
二、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中心
2013年,为深化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改革,成立了临床医学专业“圣地卓越医师班”,启动了临床医学的课程改革,按照系统与疾病整合要求,将原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5门传统课程,调整为呼吸系统与疾病、消化系统与疾病、心血管系统与疾病、骨骼肌肉系统与疾病、内分泌系统与疾病、血液系统与疾病、泌尿系统与疾病、神经系统与疾病、风湿免疫系统与疾病、生殖系统与疾病、儿童疾病与生长发育共11门整合课程。原诊断学的实验诊断部分并入基础医学院《人体系统与功能》、《感染性疾病与免疫》两门课程中。临床医学整合课程中心的成立,将对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加强临床与基础团队的合作交流,开展整合课程研究,开发器官系统化整合教材,实施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均具有重要作用。
三、药学整合课程中心
2017年,药学院按照“制剂研制、车间设计、制剂生产、质量控制”的原则,将《制剂工程学》和《车间工艺设计》整合为《制药工艺学》,课程整合后减少20学时,整合课程更贴近学生视角,遵从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适时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与整合前相比,学生对制剂产品的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理解更加深刻。
下一步,药学课程整合中心将继续加大课程整合力度,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与《波谱分析》、《无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进行整合,完善整合课程集体备课制度,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和考核模式,开发创新性电子教材,不断提高药学人才培养质量。
【信息来源: 教务处 校对:郭艳玲 审核:时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