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晚上,山东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济宁医学院护理校友张静静因心跳骤停抢救无效,宣布临床死亡。
噩耗传来,母校济宁医学院广大师生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2月3日,因连续工作十天九夜,劳累过度,导致心源性猝死,年仅28岁的2011级药学校友宋英杰倒在了抗疫第一线。而今,2005级护理校友张静静,一个看似文弱的女子,一位杰出的主管护师,再次离我们而去,无不令每一位济医人心碎和扼腕。说好的十年母校聚会不见不散呢,说好的要和同学一起看看母校的樱花、小路、球场、教室呢,说好的要和老师同学一起泛舟太白湖上呢,太多的太多……,张静静,宋英杰,你们可知道,就像一位母亲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孩子,母校对你们的逝去有多么的不舍和眷恋!
参加山东首批援鄂医疗队,大年初一“出征”湖北
1月25日是大年初一,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当天晚上从济南遥墙机场飞赴武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张静静就是山东省首批援鄂医疗队中的一员。
1月26日,张静静写下手记:“1月26日凌晨两点半,山东医疗队终于抵达武汉,我是普通医疗组成员,齐鲁医院另外四名战友是重症医疗组,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感染,大家都是单间住宿、在自己房间用餐。”
“1月28日,山东医疗队赴湖北支援的第三天,因为女生的长发更容易出汗、藏匿病毒,而且不方便穿防护服,为了更好的照料病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剪成了一寸多长,理了个男孩发型。”张静静写道。她说,来武汉之前她就做好了剃成“寸头”的准备,和她一起剪发的还有山东医疗队的数十名女战友。“现阶段,在爱美的女孩子们眼里,尽快扼制疫情,比秀丽的长发更重要,做出这个决定,我不后悔。”
1月31日,张静静发现,在临床工作实战中,山东医疗队和湖北当地的患者进行沟通存在障碍,因为湖北黄冈当地人说话方言很重,而且南方方言和北方话差异很大,有时候她说的患者不明白,患者说的她听不懂。于是,张静静决心编写一本护患沟通本,方便医疗队工作。很快,初步制订的“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护患沟通本(山东医疗队)”出炉。
正在援助非洲的丈夫曾给其写信称,“2020年1月25号注定成为我们人生中值得永远记住的日子。那天你留下一句话:国家困难面前总得有人站出来。面对前方未知的风险,响应国家号召,毅然踏上了支援湖北抗疫一线的征程。远在大洋彼岸的我,虽有万分的担心与不舍,但更多的是为自己拥有如此大爱的妻子而自豪!”
张静静驰援湖北可谓“义无反顾”,丈夫担心孩子,她却说,“孩子目前还小,在老家虽偶有因想念妈妈而哭闹,但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孩子慢慢的肯定会理解您,并为有这样伟大的妈妈而骄傲。”
细心照顾患者,也被患者暖心照顾
2月1日,张静静在日记中写道,一位患者要使用吸入装置吸入药物,吸入装置使用时有五个关键步骤,患者需要熟练掌握吸入方法,药物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指导,才能保证患者正确吸入药物。为了让患者更方便地掌握使用方法,她把吸入装置使用二维码介绍贴到了疫区病房,患者扫描二维码后,能直观地看到吸入装置的使用视频,便捷的使用方法得到了患者和同行的点赞。
有一次,张静静值大夜班,早晨六点半给一位50多岁的患者抽血时,这位患者血管不好找,她找了好一会,凑近看了又看,想找一个万无一失的血管,避免一针抽不出血,再次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正在她细心找血管的时候,这位患者说,“孩子,别离我太近,你们这么年轻,从山东老远到我们黄冈来,我不想把病传给你。”每当这时,张静静很理解患者的心情,宽慰患者说,这个疾病是可以治疗的,希望患者能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治愈患者说会一辈子记得她和医疗队
2月4日下午,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张静静参与救治的首例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出院,这是山东援鄂医疗队收治的首批患者之一,张静静十分高兴,她在日记中写道,“和年幼的孩子分离我没哭;没能陪父母吃上团圆饭我没哭;战场上累到颈椎病复发我没哭;条件艰苦,没桌子用手端着吃饭我没哭;一早晨抽30个患者的血我没哭;为卧床的患者翻身换尿不湿,我没哭;一天下来,脸上被口罩勒出压痕、压疮,我没哭;从隔离病房出来,全身衣服汗湿透,往下滴水,我没哭……但是当被患者集体点赞,当患者竖起大拇指的那一刻,原谅我没忍住,泪流满面;当看到患者治愈出院,给我们挥手告别,原谅我没忍住自己的眼泪”。
“我们最渴望的,就是患者的平安,我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患者痊愈出院。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今日立春,希望‘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希望从今天开始我们听到的都是好消息,希望阴霾消散,胜利来临。”张静静写道。
2月15日,张静静写道,“我们来到黄冈的第22天,经历了最初的成立病房,开拓病区,经历了大别山区域医疗中心从‘零’开始到目前,患者陆陆续续治愈出院,再接收新的患者,经历了开始的困难、艰辛,目前治愈患者越来越多,心中紧绷着的那根神经慢慢恢复正常,从最初的夜不能寐,昨夜是到黄冈来后睡得最好的一觉。”
好多对母校要说的话,可来不及说更多
张静静说:“自2010年毕业一直没有回过母校,但对于母校的情义一点没有变,母校对于我意义非凡,是我学医路上的启蒙者,给了我一把从事医疗事业的钥匙,等这次疫情结束,一定回母校看看。”
……
惋惜!痛心!
静静,一路走好!
部分文字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