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俊杰| 如何促进在线教育中的互动

时间:2020-03-13浏览:988



长期以来,在线教育被大家质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缺乏互动,在这次疫情中,这个问题依然被屡屡提起,今天我就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研究,系统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互动为什么很重要

大家仔细想一想,为什么游戏比电影、电视更吸引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互动更强烈,和计算机互动,和NPC虚拟人物互动,和其他人互动,其乐无穷。

大家再想想微信为什么这么流行,就是因为他加强了人们的互动,因为有了微信,很多人手机里都有“我们仨”这样一个小群,父母可以时刻和孩子互动交流,在没有微信的时代,有时候父母和孩子可能一个月也打不了一次电话。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互联网第一次高潮起来的时候,互联网的主要功能就是BBS、聊天室和E-mail,都是促进互动的。那时候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有的公务员上班的时候居然会高兴的和别人讲,我在某某论坛中是版主,或者说我在某某聊天室中将谁踢了出去,就好比今天是微信群主一样荣耀。只不过那时候的互联网更多的是陌生人之间的互动,而现在的微信更多的是熟人之间的互动。

其实除了BBS和微信群以外,互联网还促进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比如因为有了E-mail,世界各地的学者、学生才能够随时随地交流。再如有了博客和微博的“关注”,使得粉丝追星有了另外一个渠道,原来只能到机场追着明星跑,现在可以博客上点赞发评论,侥幸抢到第一个“沙发”的粉丝简直就像得到了明星的拥抱一样。

除了互联网,生活中也是一样,如果你到办公室,和同事说了一句话,他停了5分钟之后,才幽幽地回答了你一句“嗯”,你喜欢这样的同事吗?你一定喜欢你一说话,对方立刻有回应的同事。其实,这背后有理论依据的,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吃饱了喝足了就会有爱、归属的需要,爱和归属就需要互动。按照Malone和Lepper的内在动机理论,激发人们内在动机的因素主要有挑战、好奇、控制和幻想。其中这个控制和互动很有关系,如果互动很好,就会让人觉得容易控制,自我效能感比较强,否则会觉得自己控制不了,就会想放弃。比如,你按一个鼠标几下,都没有反应,你是不是会崩溃呢?再如老师在对着空镜头讲课的时候,因为看不到学生,没有互动,老师不知道讲得怎么样,学生是否能听懂,这样老师就会觉得紧张,后背真的会流汗。

其实互动不仅仅体现在教师紧张上,在教育中互动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山东潍坊凤凰学校李宏伟校长说,线上教学互动与线下互动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互动,线上似乎就没有了灵魂。之前影响比较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可以说没有互动,就没有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行为了。

事实上,互动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联系的基本特征,如果把一项教育活动看成一个“工程”,那么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则是这项工程中的两个主要参数,互动则成为调节和控制两个参数发生相互影响的纽带。教育者通过互动把自己的教育思想、理念、态度和方法传递给受教育者,受教育者通过互动更好的同化和吸收这些知识和观念,进而将其不断完善在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因此可以说,教育活动的质量必然取决于师生之间互动质量的优劣,教育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基础,精心设计教学互动,进而促进受教育者更好的接收和吸纳自己所传授的知识和观念。

互动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迁移应用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当前提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就是通过构建自主、合作、互动型课堂,进而提升教学效率。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则主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促进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促进传统的被动、单调、封闭的教学模式,向主动、多元、开放性教学模式转变。事实上,有很多研究在论证互动对于教学成效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再一一罗列了。


二、互动有哪几种

互动很重要,那么究竟怎么互动呢?其实,我不是专门研究互动的专家,只能根据自己的多年体会简单总结一下,我觉得在教育中(生活中其实也是)大概有如下几种互动:

(一)行为互动(身体互动)

这是最基本的互动了,比如平时的握手。或者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摸摸孩子的头,说“你真乖”,再如课堂上老师向学生伸手示意等等,都算这一层次上的互动。

(二)言语互动

这是最常见的也最有效的互动方式,比如教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师生、生生讨论问题。

(三)眼神互动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神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当然,人类中最顶级的眼神互动叫做“一见钟情”,只看了一眼就定了一生(也有可能误了一生)。日常生活中当然没有这么多顶级的互动,但是很多时候眼神互动是非常重要的。有人讲过一个关于克林顿的例子,说他竞选的时候经常要去和选民握手,尽管和每个人握手的时间可能只有一秒,但是克林顿会用握手(互动)和眼神(互动)让这个人觉得,那一刻克林顿的世界里只有他一个人。很多人可能不注意这一点,有时候和一个人握手的时候看着另外一个人,可能会让被握手的人觉得是侮辱。

我当然没有克林顿的能力了,不过在我开始当老师的时候,看了一些教师礼仪的书,其中就提到,教师讲课中要认真环视到所有的学生,看每位学生的时间要适当,太长了会让学生紧张,太短了学生意识不到你在看他,你的世界里没有他。

(四)情感互动

互动的最高境界是情感互动。你和一位陌生人一番聊天之后,走的时候对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而凝噎”,那该是什么样的效果。其实,这一点我们真应该和那些卖房子、卖车的年轻人学一学,低级的销售会想办法忽悠客户,优秀的销售会用真情打动客户。

在教育中也是如此,其实,你仔细看看一些优秀老师的讲课,比如著名的李吉林老师等名师的课,你会看到她们是带着对孩子们的满腔的热爱在讲课,所以孩子们也容易陶醉在他们描绘的世界中,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

(五)认知互动

在教学中,如果只有言语、眼神、情感互动,但是最后没有学到知识,也是没有用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促进学生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关于认知互动,有一个小故事。人们常说欧美学生喜欢互动,中国学生不喜欢,比如在课堂上,老师一说“谁来回答这个问题”,欧美学生往往抬头举手,中国学生往往低头不语,看起来我们不喜欢互动。但是大家也发现,中国学生学得未必差啊,成绩可能反而还更好。这不是“应试”的问题,事实上,对于一些学生,不管他有没有张口说,他在脑子里也是和老师积极互动的。而对于另外一些学生,即使他很喜欢回答问题,但是并没有认真去思考,这样的互动意义也不大。(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三、在线互动有什么特点

在线教学中的互动肯定有它不同的特点,有缺点也有优点:

(一)在线教学互动的缺点

在线教育发展之初,录播授课是主要的形式,老师将将录好的课程视频上传到网上,学生进行学习。这种模式下,互动主要表现为异步互动,学习者通过讨论区、留言板、邮件、课程群等形式进行,这种互动方式往往会限制互动的效率,造成互动的缺失。比如,在MOOC学习中,根据后台数据统计,很多学生几乎不在课程讨论区留言,由于选课人数太多,教师和助教也不能做到一一兼顾去主动联系这类学生。

随着现在视频会议相关技术的不断成熟,在线直播课程开始流行起来,在一些主流直播教学平台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学生也可以看到老师,师生、生生之间可以通过举手发言、聊天区等多种方式进行同步实时互动,这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在线教育中的互动性缺失的问题。不过,因为技术限制,人们总还是觉得这种互动和面对面互动不一样,比如身体互动比较难进行,主要是一些手势,眼神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也都会受一些影响。

(二)在线教学互动的优点

任何事情都要两面看,在线教学互动有缺点也有优点:

首先,在线教学互动的形式更加丰富。在线教学融合了同步互动和异步互动,给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互动方式,比如举手发言互动,在聊天室及时发言,课后在讨论区、微信群、E-mail中发言等等。以上课时在聊天室中发言为例,学习者可以一边听,一边在聊天区发表自己的感受、问题,教师也可以借此随时把控课堂,而在传统课堂中我们不会允许学生随意发言的。这有点儿像现在的影视网站,可以一边看电影一边发弹幕,有很多人就喜欢这种方式。

其次,在线教学互动的质量更高。在传统课堂中,现在也特别提倡互动交流,但是确实也有研究发现,有些课堂互动实际上质量比较低的。而在线教学中的异步互动,学生的压力要相对较小,更容易畅所欲言,展露自己的真实想法,同时学生会有更充足的时间去查阅资料,所以关于相关问题的探讨往往会更加深入。比如之前提到的陈向明老师让学生每次课后微信群中发表几百字的感受,我后来在课堂中也学习了这种方式,发现学生们写的都非常好。还有在线教学中,因为有点赞等功能,可以让学习者快速找到优秀的讨论帖子,某种程度上也提升了互动的质量。

再次,在线教学可以“强迫”进行全员互动。在传统课堂中,老师一提问,有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老师和这位学生在互动,其实旁边还有一些学生,他们虽然没有站起来回答问题,但是也在脑海中回答问题,我们说他们都在这个“互动场”中,都在学习。但是班级中是否有这样的同学,他从来不思考问题,因为他知道老师一学期可能也不会提问他一次,万一真要是被提到了,他只要简单的回答“对不起,不会”,这事就过去了。但是如果要求学生都在线互动,比如在线答题,所有人的答案都记录下来了,甚至每天还给父母发一份学习报告。就算因为学生多老师顾不上管每个人,父母会不会看一看:“孩子啊,就算全选C也不会这么低啊,你到底在学校干什么呢?”。

最后,在线教学互动还有助于帮助内向的学生。在传统课堂中包括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一些内向的学生通常不说话,但是我们往往会发现这些学生在网上说话会更踊跃、更活跃。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其实有许多学生还是特别期望发言的,只不过可能是担心说错或者内向等原因不发言了。但是在线教学就给这些学生提供了互动的空间。从另外角度上,也可以说促进了教育公平,我们学院吴筱萌教授曾经对教育公平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她认为在课堂中让每一位孩子有发言的权利属于机会公平,也属于教育公平的一种。

综合以上讨论,如果我们应用得当,可能在线教学中的互动也能基本达到甚至超越传统课堂中的互动。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基本达到或者超越呢?




四、如何增强在线教学中的互动

在韩琴、周宗奎和胡卫平教授的《课堂互动的影响因素及教学启示》一文中对互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他们认为可以将互动分为学习者-内容互动、学习者-教师互动和学习者-学习者互动。Atkinson也曾综合采用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网络课堂互动进行了研究, 结果显示: 学习者与教师和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出现频率最高, 互动的核心是: 用讨论的方法组织课堂、对教学进行特殊的指导、就问题的本质进行对话。上海交大教学发展中心的邢磊老师也在微信文章中谈到,最好把讲授内容切分成不超过10-15分钟的片段,在知识点之间插入互动。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陈高伟教授长期以来致力于线上和线下课堂对话分析研究,他和赵明明教授曾经对学生在线互动的过程进行统计建模和分析,研究学生发言和讨论的前后关联,他们发现在线互动过程中的评价、发表新观点以及提出问题等互动方式能有效增强学习效果和学生互动的积极性。

在基础教育实践领域,北大附小目前采用了在线自主学习活动,但是班主任每周会和孩子们定期视频交流(采用微信,每次8位孩子参加),学生都很激动。其他学科老师也会通过微信等各种方式和学生定期不定期互动,效果很好。前面提到的李宏伟校长也总结了他们学校的互动,她认为在线常规的线上互动包括开课前的签到,在师生互致问候后,教师要特别强调学习环境尽量独处,手机静音等;课中讨论时,时间控制会成为线上教学互动的难点,老师要像主持会议时那样拟定主题、确定发言顺序、时间;课后互动包括问卷、作业提交、组织小组学习等。作业提交要以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主观题分解成客观题可以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另外,在互动中要特别考虑趣味性,激发孩子的参与动机。

综合大家的观点,我觉得可以从这几方面促进互动:

(一)提前了解在线教学支持平台的互动功能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根据以往经验,在线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由于教师不熟悉课程平台所具备的功能的现象,这大大限制了有效的师生互动。所以建议各位老师花点时间了解一下在线教学平台的互动功能。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一直以为我很了解,但是和我一起上课的迟泽准老师总是能发掘出更多更新的互动功能,看来每位老师都应该不断学习研究。

事实上,除了传统的课程论坛和邮件交流之外,现在的主流在线教学平台均可以实现音视频连线、聊天互动、视频弹幕、徽章奖励和直播答题等。教师应熟练掌握这些功能,将其适当的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

除了基本的互动功能外,现在的在线教学系统也在努力“超越传统课堂” ,比如“在线白板”和“在线课件”还原线下课堂的黑板功能,讲到哪就能看到哪,轻松吸引学生注意力;举手上台、视频交互、授权操作还原线下提问答疑环节,满足学生课上报告的需求,促进学生不懂就问、老师及时解答,大家互相分享,提升上课体验;答题器、随机提问、倒计时功能超越线下课场景,完美的体现了在线上课的优越性,桌面共享,在线录制等功能注重细节,增加知识传输深度,同时也可以让学习者事后反复回放。这些强大的互动功能为在线课堂弥补不足、超越面授奠定了基础,实现了学习的个性化和辅导的差异化,是满足当下学生需求的有效学习途径。教师在线上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双向互动的优势,当然也要确保这些功能的使用恰到好处,切忌为了使用功能而设计教学活动。

(二)注重教学态度和教学语言

第一,要带着感情去讲。前面讲过,优秀的讲师在课堂上都是充满了对所讲知识的热情,对学生的热爱,在线教学中也是如此,可能有时候你看不到学生,也要带着感情去讲,因为学生隔着屏幕可能也会感觉到。我以前常跟学生讲一个例子,你在接电话的时候,最好坐起来,清清嗓子,认真地接电话,否则对方即使看不到,可能也会感受到你接电话的重视程度(其实我说这话没有太多理论根据,只是看电视里战士立正接电话学习到的,但是我觉得很重要。)

第二,要看着摄像头去讲。我们前面说过,眼神互动等很重要。而在线教育中,如果你不看摄像头,学生会看的更真切。所以一定要看着摄像头讲。遗憾的是现在的摄像头往往在屏幕的边缘或旁边,有时候看屏幕就无法正视摄像头。(真希望有企业生产一种摄像头,可以埋在屏幕中间,这样就可以同时看屏幕和摄像头了,不过这要算我的专利啊。)

当然,实际教学中也不一定完全拘泥于此,比如我们北大的知名老师陈江教授提到,他会侧坐着,看着旁边的PPT,这有助于引导学生看PPT。华中师范大学杨九民教授团队2020年在 《Computer & Education》上也发表了一篇文章,专门研究在线教育中教师应该看什么,指什么?

第三,要尽量用“你”而不是“你们”或“大家”。我以前特别喜欢说“你们”、“大家”,但是我们在录制《游戏化教学法》MOOC时,我们的访问学者、上海戏剧学院朱云教授建议说:因为在线教学和传统课堂不一样,通常情况下是自己一个人看视频,旁边没有其他同学,这时候如果说“你”会让他更有存在感,好像老师专门给他讲的一样,这样他就会更专心。我觉得这一点特别有道理,也是在线教学超越传统教学的一个点,因为传统课堂中你很难让每位学生觉得是专门给他讲。

当然,以上主要是对录播课及一对一直播课程说的,如果是同学都可以彼此看到的同步互动直播课堂,也可以继续说“你们”或“大家”。

第四,尽量用口语讲课。我是比较喜欢用口语讲的,但是我以前写教材时,编辑告诉我,尽量少用你、我等感情色彩语句,要用第三人称,中性的感情去写。他的建议确实也有道理,但是我发现口语化的语言会让读者学习体验更好,就像和作者对话一样。这一方面或许还可以用进化心理学解释,大家想一想,人类从诞生到现在,用书面语言可能只用了几百几千年,用口语的时间你统计得清楚吗?事实上,在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领域影响非常大的学者梅耶曾经做过严谨的研究,在他的多媒体学习理论中就提到,在多媒体课件中口语教学效果要胜于书面语。

第五,多进行有效提问。前面讲过,在课堂中提问是最有效的在线互动方式。我记得10多年前有一个教人学windows、office的电视片特别受欢迎,他就是通过一位老师和两位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讲授的。所以在课堂上要善于通过提问学生促进互动,比如隔个15分钟左右可以通过提问互动一下。当然,有时候可能没有学生,这样教师也可以自问自答,创造近似对话的情境。当然,这些提问不能仅仅是为了互动,要提前精心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促进认知互动才行。

第六,可以用一些游戏化的方式。关于游戏化学习,这里不多说了,不过确实有许多研究都表明游戏化学习可以让学习更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我们之前推出的《游戏化教学法》MOOC也采取了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发现游戏化确实促进了互动。在线教育中,运用游戏元素、游戏机制推动学生完成学习内容,是促进教育过程中的学习互动的有效途径。例如目前的在线教育平台大部分能实现随机选取学生回答问题以及限制学生答题时间,这些方法均可以提升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紧张感和紧迫感,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奖励机制也是游戏化的一个重要应用,教师要善于在在线课程中有效利用积分、徽章、排行榜等去激励学生加强互动,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做到激励可视化,可视化的作用不仅仅是让其他同学产生竞争的意识,同时还可以让学员自己看到学习进展,提升对于学习进度的掌控感。除此之外,闯关思想、反馈机制、情境创设等都能有效的应用到在线教育的互动之中。当然,游戏化也不是灵丹妙药,要恰当使用效果才会更好。

(三)综合使用多种互动方式

在线教学中,我们一般都会很关注在线同步及时互动,但是异步互动其实也很重要,尤其是有助于促进认知互动。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前课后利用课堂讨论区、留言板、微信群、邮件等进行更多更深层次的活动。

除了以上方式外,还有一些小的技巧,比如,如果不是很着急,最好不要给学生打电话、发微信,可以发邮件,以免打扰学生。另外,要善用outlook等邮件系统中的“延迟发送”功能,它可以在指定的时间发送邮件。大家仔细想想这个好处,在我这边这件事情已经处理完了,已经算发出了,我不用想着了,但是对方可以在适当的时间内收到再处理。

当然,要更好的促进在线教学中的互动,还有赖于基础研究的深入开展:比如像前面提到的杨九民教授开展的视频课件系列研究,课件究竟怎么设计,教师究竟怎么站位,眼光看向哪里,手指向哪里?再如陈高伟教授开展的课堂对话分析系列研究,教师和学生应该怎么对话才能更有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当然,还有更基础更难的研究,大家总是说在线不如面对面,我就想知道,这究竟是为什么,是人体之间真的有一种第六感觉,只有面对面才能感受到呢,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期待学术界在这方面未来有突破性进展,从而更好的促进在线教学互动。

总而言之,教师是在线互动的源头,学生是互动的主体,互动情境和方式则是保障。未来充分加强和发挥在线教学平台的技术优势;加强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在线教育的水平;注重教学语言运用,有效应用游戏化等策略调动学生的互动积极性;综合运用多种互动方式,线上线下互动相结合,从根本上促进认知互动。我相信,终有一天,线上互动能实现和线下互动同等的效果,甚至可以做到比线下互动更高效、更便捷、更广泛、更深入。

最后还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虽然线上互动很重要,线下互动也还是必需的。



【作者:尚俊杰  校对:郭艳玲  审核:时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