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部):
为规范集体备课管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充分调研及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济宁医学院集体备课规范》,现予以发布,请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件:《济宁医学院集体备课规范》
教 务 处
2015年3月26日
济宁医学院集体备课规范
第一条 集体备课是指教师组成备课小组,集体研讨教材和教学大纲、制定课程教学计划、审定教学设计、研究教学模式、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的系列活动。为规范教师集体备课行为,建设高效课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集体备课活动要符合教学基本要求及规范,以“资源共享,明辨反思,讨论促进”为基本思路,以增强课堂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形成教学研究的氛围,研究教法、学法、考法,提高教学能力,提升教师教学职业素养为目的。
第三条 各学院(部)统筹安排本学院的集体备课活动,以教研室、学科组、教学团队、课程(整合课程)模块为单位组成备课小组,并对各组集体备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效果,集体备课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学科组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课程(整合课程)模块负责人组织实施。各备课小组根据学科特点及课程教学要求,制定集体备课计划并实施。集体备课活动一般1-2周1次,每学期不少于6次,并在学期末进行工作总结,活动计划及总结一式2份,1份由教研室留存,1份报送学院(部)备案。
第四条 集体备课活动主题由备课小组确定,备课类型一般分为课程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一)课程备课
课程备课的目的是通过集体研讨,确定本学期课程教学的总体目标和深广度,掌握课程及教材知识体系与结构,熟悉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教学重点、难点,探讨不同课程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研讨内容包含学期教学任务、目的和要求、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学时分配、教学改革计划、考核与评价等。
(二)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是对单元内容的课堂教学方案进行研讨,或以重点、难点章节为基础进行课程整合、融合及教学方案研讨、设计,以明确教材处理方法,研究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制定教学方案。
研讨内容包含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测试与习题等。
(三)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是针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案进行研讨,以形成更符合教学目的和要求的教学共案。
研讨内容包含重点、难点研究、学情分析、课时教学环节设计、板书设计、课堂及课后练习设计等。
第五条 集体备课活动要做到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程序五落实。每次活动主题与安排应提前1周公布,主备课人提前3天提供备课材料(教案、课件等)供成员研究,备课小组成员按照活动安排进行发言准备。
第六条 加强档案管理,做好所有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每次集体备课,均应由专人做好记录(参考格式附后),全面、详实记录研讨的内容及处理措施。
第七条 集体备课后可根据需要安排后续跟踪听课,对于集体备课结论进行检验和二次讨论,以保证集体备课活动效果。
第八条 集体备课通过相互之间研讨交流,以科学设计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促进教师素质提升为目的,活动形式不限,参加人员和内容可以多样化,各学院(部)及备课小组可结合课堂教学改革,积极创新。
第九条 学校及各学院(部)要检查督促各备课小组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对于规范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可安排观摩推广。
济宁医学院集体备课记录格式(参考)
一、备课单位:×××学院(部) ×××教研室(学科组、教学团队、课程(整合课程))
二、备课时间:×年×月×日 地 点:
三、课程名称: 授课对象:××年级××专业
备课内容:
四、主备课人: 主持人:
参加人员:
五、内容记录
1.主备课人陈述:
2.集体讨论发言:
3.总结:
记录人(签字): 备课单位负责人(签字):